《世界的苦难》读书分享会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1-12浏览次数:948

20211018日晚,由来自全校八个院系的员工和青年教师参与的读书会在新葡萄8883官网会议室开展。本次读书会的书目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等所著的《世界的苦难》。

读书会主持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明炎同学说明了选择《世界的苦难》作为读书会书目的原因:一是布尔迪厄是20世纪学者中有较少争议的一位;二是布尔迪厄的理论影响力很大;三是这本书由故事组成,可读性强。

读书会主持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明炎同学说明了选择《世界的苦难》作为读书会书目的原因:一是布尔迪厄是20世纪学者中有较少争议的一位;二是布尔迪厄的理论影响力很大;三是这本书由故事组成,可读性强。

 

阿拉伯语专业(卓越学院)本科生刘文舜同学分享了第一章《不同空间的观点》的读后感,他认为法国本土人与外地移民混住在同一片居民区时,由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而产生了“种族矛盾”,然而“种族矛盾”其实是表象,实质是在一个场域内社会基层在经济转型时面临着结构性矛盾,而这一矛盾被转嫁至“种族区别”上。

法学院本科生袁瑞荻同学对第二章《场域效应》的评论中,由“苦难”的法语词意入手,提出“赤贫”的中文概念可能更契合本书的内容。她重点评论中书中谈到教育面临的挑战。

  

英国研究中心郭小雨老师从方法、内容和问题三个方面对两个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从方法上看,布尔迪厄在用自己的“场域”概念重新把握“空间”,空间曾经作为“处所”,对其中事物具有规定性;后来作为“广延”,变得普遍且可以被数字化。布尔迪厄的“场域”,克服了“空间”不可把握的现代症候,用“惯习”和“权力结构”这两个与人的社会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维度,将空间用人的社会政治关系,再次呈现出来。从内容上看,要理解“苦难”从何而来,布尔迪厄让我们看到,那一部分不断被国际政治与经济、国内阶级与分工、教育与社会交往、家庭与亲密关系甩出来的群体,这部分人是“失范人群”,没法被纳入社会之中,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个体化,他们的痛苦甚至可以说,因为完全沦为个人的和看似偶然的,从而是“世界的”。最后,布尔迪厄的结构主义是否还能够有效地分析和处理这部分孤独的、个体的“失范人群”,我们还要深入布尔迪厄的国家观,结合他与马克思的潜在对话,思考布尔迪厄如何看待社会结构的本质。

图书馆副馆长、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鹏老师指出,布尔迪厄的“魅”需要建构也需要解构,仅仅从空间、场域等理解“苦难”还不足够,要超越布尔迪厄,结合当下的个人学习生活的时代新体验,通过更丰富的视角思考所有真实发生的事件本身。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王琳元同学结合80年代末法国社会的内外局势,从经济转型与工会作用变化的角度出发,指出了“正式工”与“临时工”之间的矛盾与共同面临的困境,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日本经济文化学院本科生汤宗元同学将涂尔干的失范理论与后现代社会文本相连结,以此寻找涂尔干理论的断裂,并从中在本体论意义上指出了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以及引用了加尔通对此进行的谱系学的考察,阐发了失范的现代意涵。

  

新葡萄8883官网王宝珠老师在点评中指出,由读书延伸至学术思考,由学术实践延伸至对现实的关怀,在直接的生活史中凝练理论体系,是非常好的路径。尽管该书在这一部分是以正式工与临时工为视角,但已经引射出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背后的制度逻辑,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在特定技术条件下,资本、劳动、意识形态之间的逻辑关系。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郝诗楠老师指出,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都要平衡宏大理论与案例细节,布迪厄等人对于临时工与正式工的访谈细节,后来也可以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的一些理论假定相联系,进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阶级、革命与斗争等范畴的分析。

德语系本科生蒋鹏宇同学认为在第四章《局内的局外人》中,布尔迪厄重点关注了法国在20世纪90年代教育体制的问题。从矛盾的中等教育民主化,到员工和老师各自的担忧与迷茫。精英阶层的文化资本传承同样加剧了阶层固化。布尔迪厄从员工和老师的角度,描绘了当时处在由高速向低速发展转型的法国社会里中下层阶级国民所面临的教育困境。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林伦秀同学对第五章《矛盾的遗产》中分析指出,作者提到的“矛盾的遗产”其实是一种存在于家庭代际继承关系之中的痛苦。即不管有无可能实现,父母都将自己的期望补偿性地投射到子女身上。对双方都造成了痛苦,这种痛苦还与社会流动、教育体制、种族歧视、阶级结构和女性地位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当代世界苦难的一个重要社会来源。

  

新葡萄8883官网王英老师指出,布尔迪厄以人类学家的方法进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依托场域的概念对不同空间内在复杂性展开分析。他在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身份切换中,拥有非常宽广的视野,向我们揭示了现代文明成就下的阴影,其可能性及其限度,其世界的苦难因此有超越时空限制的普遍价值。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阳老师指出,布尔迪厄在最后一章中,巧妙地以时间顺序编排了访谈记录,将一个人从青年、中年到老年可能遭遇的种种痛苦境遇展示在读者面前,仿佛也在提示读者思考:在当下发生的个人的故事,是否还会在未来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式延续下去,继续绘成世界苦难(或者说人类苦难)的图景。

  

新葡萄8883官网副教授张放老师主持了讨论答疑环节。他认为,这本书可以从文学、史学和社会学三个层面进行阅读,分别对应个人生命的体验,中层理论的挖掘和宏观理论的省思,具有不同知识结构和关怀旨趣的读者可以从不同层次切入阅读,获得不同却丰富的阅读体验。

新葡萄8883官网经理衣永刚老师对读书会进行了总结。他肯定了这种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由师生共同参与的读书会形式。对个人而言,一方面学科是观察分析问题、阅读思考的重要基点;另一方面,要尝试从不同学科、多学科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解读与质疑,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阅读同一本书是一种跨学科、多学科合作尝试的非常好的路径。他分享了自己阅读的三本中国学者撰写的同类田野调查著作,期待同学们在中外比较中获得更审辨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思考的主体性自觉。